一、什么是监听描述符(Listening Descriptor)?
监听描述符主要用于等待和接受传入的客户端连接请求。它在服务器启动时被创建和配置,但它不参与实际的数据传输。
1.1 监听描述符的基本功能
监听描述符的主要作用是等待并接受传入的客户端连接请求。它不会直接处理数据,而是管理和控制连接的建立过程。
1.2 监听描述符的创建和配置
- 创建套接字:通过调用
socket()
函数创建新的套接字。 - 绑定地址和端口:使用
bind()
函数将套接字绑定到特定的地址和端口。 - 进入监听状态:调用
listen()
函数使套接字进入监听状态,准备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。
1.3 监听描述符的状态和行为
监听描述符始终处于被动监听状态,等待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。当有客户端尝试连接时,监听描述符将连接请求排入等待队列,等待进一步处理。
1.4 应用场景
监听描述符通常用于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初始化阶段,定义服务器在哪些网络接口和端口上等待连接。这一过程确保了服务器能够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。
二、什么是已连接描述符(Connected Descriptor)?
已连接描述符用于实际的客户端-服务器通信。它是在服务器接受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,通过调用 accept()
函数生成的新的套接字描述符。
2.1 基本功能
已连接描述符负责处理与特定客户端的所有数据传输操作,包括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和向客户端发送数据。
2.2 创建和配置
当监听描述符检测到一个传入的连接请求时,通过调用 accept()
函数生成一个新的已连接描述符。这个新的描述符与特定的客户端关联。
2.3 状态和行为
已连接描述符处于活跃状态,可以进行双向数据传输操作。每个已连接描述符都是独立的,与单个客户端连接关联,直到连接关闭。
2.4 应用场景
已连接描述符在服务器接收到连接请求后立即生成,用于处理该请求后的所有数据传输。每个客户端连接都会对应一个独立的已连接描述符,使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连接。
三、监听描述符与已连接描述符的区别
-
角色和职责:
- 监听描述符:负责监听和接受新的连接请求,不处理实际的数据传输。
- 已连接描述符:负责处理已建立连接的实际数据传输,与特定客户端进行通信。
-
生命周期:
- 监听描述符:在服务器的整个运行期间通常是持久的,一直在监听新的连接请求。
- 已连接描述符:生命周期相对较短,从连接建立到连接结束,处理完客户端通信后即关闭。
-
数量和管理:
- 监听描述符:一个服务器通常只有一个监听描述符,负责监听特定的端口。
- 已连接描述符:服务器会有多个已连接描述符,每个客户端连接对应一个,这些描述符由监听描述符生成并管理。